社區規劃師
- 關於社區規劃師
-
歷年社區亮點
- 113年社區亮點
-
112年社區亮點
- 單_01 河壩搞水-四寮溪共下尞
- 單_02 知足惜福~啟動地方創生
- 單_03 淨化水池綠美化
- 單_04 延續營造幸福鐘聲 修復茶屋及許願池
- 單_05 點亮大湖口車站公園
- 單_06 我愛森呼吸
- 單_07 打造永續有機食農教育園區
- 單_08 發現東海璞玉綠寶石~瑞招農場
- 單_09 深耕倒別牛生態園區
- 單_10 蓪草生泉花園與巴洛克的邂逅
- 單_11 尋根曼曼-入口意象
- 單_12 點亮富興客家山脈微旅行
- 單_13 戀上赤柯坪~陶然湖光
- 跨域_01 穿越時空。重返樸真
- 跨域_02 蝴蝶、螢火蟲、旅人三生共享親水綠園友善空間
- 跨域_03 鳳飛蝶舞倒別牛
- 跨域_04 穿越常民建築~創意再造&傳技再生
- 跨域_05 118原客縣-羅馬假期
-
110年社區亮點
- 跨域_06 新埔不是只有粄條─吧哩國人文暨產業之旅
- 跨域05_有閒來五客庄聊 來北埔不只到老街
- 跨域04 _ -關西輕旅行-山河田街迴遊企劃
- 跨域03 _ 芎林輕旅行-飛鳳川騎九芎林
- 跨域02 _穿越時空。重返樸真 百年古圳生態盈•生活聚場憶從前•時光洄道獵寮趣
- 跨域01_自己的國家自己救-生存運動不只是遊戲
- 單一14_戀戀北勢溪-懷抱母親之河
- 單一13 _造亮湖口心公園─公二公園安全綠美化第一期
- 單一12_新竹縣新埔鎮南平社區發展協會
- 單一11 _情定打磚窩
- 單一10 _倒別牛生態教學園區
- 單一09 _ 打造新瓦屋多功能休憩亭
- 單一08 _營造幸福【鐘】聲後續綠美化暨綠市集
- 單一07 _南坑長春公園環境再造暨綠美化改善計畫
- 單一06 _大湖社區小農市集計畫
- 單一05 _ 青銀共享綠公園 公(兒)二公園綠美化(第二期)
- 單一04 _ 德盛社區-開心惜福園
- 單一03 _穿越常民建築~創意再造&傳技再生
- 單一02 _ 戀戀藝文空間~點亮地方創生
- 單一01 _ 金廣成•生態輕旅
- 109年社區亮點
-
108年社區亮點
- 新訓01_新國藥福園
- 新訓02_芎林上山社區環保教育推廣中心
- 新訓03_打造倒別牛田屋快樂農場
- 新訓04_科技人的城市綠廊
- 新訓05_沙坑子環山步道 & 導覽指引
- 新訓06_採茶姑娘【淚雨茶】
- 新訓07_關西東安里集會所綠美化計畫
- 新訓08_伯公下打嘴鼓
- 新訓09_中崙心意綻
- 新訓10_雙溪綠活園第一期
- 新訓11_一桐花現幸福水磜
- 新訓12_紫蛺蝶步道恢復生態多樣性保育工程
- 新訓13_幸福鐘聲
- 精修01_新豐特色公園Ⅱ童話樹屋
- 精修02_與王爺壟共五
- 精修03_與客享樂-「重」現山歌讚(站)
- 精修04_重現燒炭窩的里山生活
- 精修05_苧麻研究基地修建計畫
- 精修06_廚旺-食飽-紅茶醉
- 精修07_跟著社規師吃、趣、玩
- 精修08_淨化豆子埔溪水計劃第一期計畫
- 精修09_社區活動中心友善老人空間推動計劃
- 精修10_石店子可食綠老街
- 精修11_關西鎮古道輕旅行推廣計畫
- 精修12_湖之鄉~寶山水庫市集
- 精修13_喫茶亭修繕
- 跨域01_新豐特色公園Ⅱ快樂土丘
- 跨域02_芎林故事 世代傳頌
- 跨域03_關西古橋市集第二期生根計畫
- 跨域04_相思小徑好市集
- 社規師達人資料庫
提案協會 : 新竹縣湖口鄉農村再生發展協會
參與學員 : 賴阿良、朱麗玉、羅依雲、張佳玲、奚慧怡、溫呈祥、李璟宜、巫秀香、李東祐、黃秀玲、劉海平、范揚清、王德財、宋福昇、郭台貴、曾德山
這次計畫的起點,是想讓湖口國小的百年生態池和假山造景重新活起來。我們希望把這個空間打造成一個有教育意義的人工濕地,復育水生動植物,也讓小朋友們可以實際觀察自然。除了生態池,我們也美化校園綠牆,加裝雨水回收系統,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循環和再利用,從生活中學習環保。
一開始,我們是一群互不認識的社規師參與者,有人喜歡自然,有人想參與社區事務,也有人單純想為地方出一份力。原本新豐和湖口各自提出的計畫都沒過,氣氛一度低迷,大家在群組裡也變得沉默。時間過了三個月,幾乎快放棄的時候,我們決定重整旗鼓,以湖口國小生態池作為核心重新出發。在資深社規師的協助下,團隊慢慢重組起來。
這半年來真的不容易,中間幾度面臨解散的邊緣,但我們彼此支持、一起扛下來,終於讓計畫完成了。看著煥然一新的生態池,大家都很感動,也很有成就感。最重要的是,我們完成了當初對學校的承諾,把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域,變成學生可以親自觀察、學習環境議題的戶外教室。
我們相信,這個生態池不只是學校的一部分,也會成為社區的共同記憶。讓孩子們從小認識環保和永續,也許哪一天,他們會成為這片土地的守護者,把這份精神繼續傳下去。這次的合作不只是完成一個工程,更是一段人與人、人與土地的連結與成長。
計畫地址: 303新竹縣湖口鄉八德路二段182號(湖口國小校內)